
大家在撤离,“追风人”在进驻
8月5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追风小组”到达舟山,主动迎接狂风,全面记录台风最真实的样貌。“作为今年首个让中央气象台亮红色预警的台风,‘利奇马’直扑江浙沪而来,这对研究长三角的台风预警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人员说道。
为保障居民免受台风灾害威胁,台风所作为我国唯一的台风专业研究机构,一直在台风预测预警领域不断探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台风预报理论与应用技术、数值预报技术、海洋气象技术、台风气候及台风信息。
自2007年起,台风所开始“追风”观测。历经十余年,在国家气象局及各省市气象局的支持下,行程已超十万公里。每当台风来临,居民撤离,他们就成为了“逆行者”。如今,他们每年都要追逐3-4个台风并开展数据采集与研究工作。
“监测数据”已然成为灾害“守护者”
“利奇马”自10日凌晨在浙江登陆后,挟风裹雨一路肆虐北上。在风雨最劲的周六,上海中心大厦的“定海神针”——重达1000吨的阻尼器,摆动幅度增大,削减强风下高层晃动。
而台风预防的“定海神针”,则是数据的采集与预报。结合卫星数据、观测数据,这些涵盖温度、气压、风速、风向、半径等等的一系列数据资源形成了对台风强度、路径、登录时间的精准预报,也自然形成了能够抵御台风危害、采取有效措施的根基。

“计算神器”助力台风观测
今年的“利奇马”观测,首次实现在台风七级风环流内的臭氧探测,以确定台风在登陆过程中,对地面和高层空气臭氧浓度的改变,以便全面评估台风带来的环境影响。而类似这样的探索性、首创性的工作,台风所近年来一直未停止,并依托“先进计算平台”在数值预报模式、同化系统、精细化预报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杰出成绩。
曙光作为“台风所”先进计算平台的提供者,早在2013年便与台风所在内的中国气象单位,在高可靠数值预报、气象专用计算平台方面开展深入合作。2017年曙光为台风所提供的,以TC4600刀片服务器为核心的计算系统,总浮点运算峰值超过100TFlops,满足了台风所相关研究和工作需求。
中国气象局作为国家级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副局长矫梅燕在曙光调研“先进计算平台”时表示,除设备、技术,厂商的应用服务支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很重要,未来会加强气象专家与曙光“先进计算平台”专家的沟通交流。包括此次观测“利奇马”工作的浙江气象局等,也都是曙光探索“先进计算”更好服务气象行业路上的重要伙伴。
只为更懂地球, 曙光从未止步
不仅是气象,在海洋、环境监测、水利等行业中,曙光已协助超过100家行业用户构建预警预报计算平台,协助完成更加精准、及时的灾害预警与预报,从而保障在面临台风、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时,有关部门能及时做出妥当应对。
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对于沙漠气象与灾害防御的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于PM2.5的监测预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于冰川冻土高原气候的研究;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对于风力发电站区域气象的预测与调度,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
一系列涵盖荒漠、冻土、空气污染、能源传输等的研究与探索工作背后都有曙光“先进计算平台”的支撑与协助。曙光支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构建的“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则将对地球生态的研究作为己任,为保障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的贡献力量。
“灾害数值模拟” 探索减灾新模式
此次“利奇马”台风预警工作虽提前一周进行,但依然难免巨大损失。截至11日17时,台风已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福建等6省市651万人受灾,14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近3500间房屋倒塌。
面对灾害,如何提升预警预测的范围与精度,做到从被动反馈变为主动出击,亦是整个人类社会探索方向。
中科曙光将联合更多环境监测单位、产业机构,推动“灾害数值模拟”等一系列依托“先进计算平台”的灾害模拟与预警项目发展,通过精准反映台风、地震等灾害对环境的影响,来帮助社会做好全面的防灾与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