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成都高新区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二处副处长贺光林带队,民盟成都市高新区总支部、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及肖家河街道相关同志,围绕"行业协会商会作为产业探头,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课题开展第三次调研。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秘书长朱小军、党支部书记王艳等相关同志参与调研,重点探讨初创协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创新实践经验,以及综合性协会在产业服务中的探头作用。
9月18日,成都高新区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二处副处长贺光林带队,民盟成都市高新区总支部、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及肖家河街道相关同志,围绕"行业协会商会作为产业探头,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课题开展第三次调研。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秘书长朱小军、党支部书记王艳等相关同志参与调研,重点探讨初创协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创新实践经验,以及综合性协会在产业服务中的探头作用。

调研团队先后走访成都高新区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协会、成都高新区爱国拥军联合会,与各协会负责人围绕“发挥产业探头功能、服务区域战略布局”展开深度对话。

从调研情况看,成都高新区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协会自2024年成立以来,已初步构建起"政策-产业"双向衔接机制,深度参与生物医药行业中长期规划制定,从产业实际需求出发,为政策制定提供专业支撑。同时,通过完成系列行业课题、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搭建起企业与科研机构沟通的桥梁,精准匹配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助力产业升级。成都高新区爱国拥军联合会以"凝聚红色向心力、搭建军民连心桥"为核心,成立至今会员单位已发展至100余家,涵盖医药卫生、电子科技等13个行业。通过开展英模宣讲、法律拥军、老兵慰问等多元化活动,从精神层面激发社会爱国拥军热情,以精准服务解决军人军属实际困难,用情感联结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拥军模式,为军民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新成立协会也面临共性挑战:一是资源整合周期长,多方协调成本高,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二是品牌影响力不足,会员拓展与宣传存在困难;三是服务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自主开发服务占比不足20%,模式难以复制;四是专业人才匮乏,复合型专职人员占比低于10%,制约服务深化。
此次调研精准捕捉了新成立协会在"从0到1"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协会的政策研判机制与爱国拥军联合会的军地联动经验,为同类机构提供了初创期运营范本;而暴露的资源整合与人才短板,则为后续政策扶持指明了发力方向。课题组将结合调研成果,推动形成"建立初创协会培育清单、搭建跨部门资源对接平台、完善人才培育专项计划"等针对性建议,助推新成立协会快速成长,真正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探路先锋与活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