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参与“产业探头”课题第二次调研 聚焦行业协会创新与发展困境
来源: | 作者:scbigdata | 发布时间: 2025-08-12 | 18 次浏览 | 分享到:
8月11日,成都高新区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二处副处长黄煌带队,民盟高新总支、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相关同志,围绕“行业协会商会担当产业探头 激活区域向新力”课题开展第二次调研。民盟高新总支副主委刘赵峰,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秘书长朱小军、党支部书记王艳等相关同志参与调研,重点探寻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与现实困境。

8月11日,成都高新区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二处副处长黄煌带队,民盟高新总支、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相关同志,围绕“行业协会商会担当产业探头 激活区域向新力”课题开展第二次调研。民盟高新总支副主委刘赵峰,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秘书长朱小军、党支部书记王艳等相关同志参与调研,重点探寻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与现实困境。

调研团队先后走访成都高新区天使投资协会、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和成都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协会,与各机构深入交流其在产业服务中的创新路径。

从调研情况看,成都高新区天使投资协会依托“1+3+5+N”创投体系,联合天使投资生态中各机构、整合各界资源,促进协会会员间的交流、互助和融合,成立以来服务超300家企业在协会路演,共促成24家企业融资,高效助力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发展;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依托“科创通”平台,构建起“项目熟化-企业孵化-早期投资-产业服务”大孵化链条,通过定期举办技术对接会、资本路演等活动,年均帮助近200家科技企业匹配产业链资源;成都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协会则聚焦企业培育与金融融合,联合咨询机构、律所、银行等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服务。这些实践表明,行业协会通过深耕垂直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已成为衔接政策落地与企业需求的“转换器”,有效推动了产业要素的高效流动。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发展困境依然突出。一是部分协会市场化能力不足,自主开发的特色服务产品仅占业务总量的30%左右,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二是党建引领作用有待强化,未能有效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资源整合、行业凝聚的动力;三是人才结构单一,具备产业分析、资本运作等复合能力的专职人员占比不足15%,制约了服务深度。

此次调研清晰呈现了行业协会在“破与立”中的发展现状。先进经验为同类机构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而暴露的困境则为后续政策支持、机制完善指明了方向。课题组将梳理调研成果,推动形成“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市场化能力、完善人才培育”的对策建议,助力行业协会更好发挥“产业探头”作用,为区域经济向新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