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算力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四川)蓝皮书2024》背景介绍篇(国家算力层面)
来源:
|
作者:scbigdata
|
发布时间: 2024-12-10
|
2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前,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堪称两大核心趋势正相互推动、协同协作,共同发力。在制造业领域,产业数字化着力于全方位改造升级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诸多环节以提升产业效能、优化产品品质、拓展市场疆域,数字产业化侧重于数字技术自身的产业化拓展,通过数字技术研发创新催生出的一系列新兴业态。

第一章 引言
当前,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堪称两大核心趋势正相互推动、协同协作,共同发力。在制造业领域,产业数字化着力于全方位改造升级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诸多环节以提升产业效能、优化产品品质、拓展市场疆域,数字产业化侧重于数字技术自身的产业化拓展,通过数字技术研发创新催生出的一系列新兴业态。
随着数字化进程推进,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生产要 素,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家积极布局算力,构建覆盖全国、高效 协同、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满足海量数据处理需求, 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先进算力凭借 超强计算、高效数据处理以及智能化应用服务能力,成为推动产 业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图1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区域梯度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报(2024))
当前,四川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区域梯度在处于全国第五梯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四川省的制造业而言,“智改数转”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先进算力如同精准有力的“钥匙”,既能为制造业企业生产制造中的复杂工艺模拟、精准质量控制、智能设备运维等提供强大计算支撑,又能助力企业借助大数据分析挖掘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
图2 底层技术从各个环节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来源:2023 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本蓝皮书将围绕四川省先进算力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剖析现状、洞察挑战、展望未来,以期为四川省制造业借助先进算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国家算力层面
在国家层面,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截至2023年底,我国算力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总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数量达到810万标准机架(以2.5千瓦作为一个标准机架),较2022年底增长了24.2%。算力总规模超过230EFLOPS(FP32),位居全球第二,存储规模约为12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25%。数据中心分布与算力硬件需求呈现出“东高西低”“东密西疏”的地域特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算力硬件需求持续平稳增长,而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建设对算力硬件需求的提升作用有限,整体保持稳定。
四川作为“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节点,其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截至2023年6月,四川省已有66个标准机架以上的数据中心项目投产,装机规模达到21.2万架。从算力规模来看,全省用于存储的标准机架共4.2万架,总存储规模达到2.925EB,具备的可用算力容量约为5500PFLOPS,远超四川省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中设定的500PFLOPS算力目标,显示出全省算力总规模的快速发展。
(二)先进算力与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先进算力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一方面,算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而算力则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算力不仅可以充分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利用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还能培育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效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