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长沙龙】组建国家数据局意义重大!
来源: | 作者:scbigdata | 发布时间: 2023-03-20 | 2295 次浏览 | 分享到:
​据新华社3月7日报道,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此前不久,国家也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据新华社3月7日报道,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此前不久,国家也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您认为,为什么会选择此时组建国家数据局,对我国的数字发展会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和重大意义?

朱小军秘书长:近年来,为了加速数据流通交易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陆续成立了诸如大数据局、大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易中心等和数字资产管理、流通相关的部门和事业单位,同时也出台了许多地方性条例和制度。由于数据从原始采集到成为资产流程整个过程,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加工和应用等多个环节,一直存在确权难 、定价难、互信难、监管难等挑战。 2022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外发布,系统性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基座。这份意见我们业内简称“数据二十条”,它的发布是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数据管理,参照国际上数字经济总体的发展趋势,加快布局数据要素流动、数据资产流通市场的重要标志。“数据二十条”的目的在于构建我国数据管理的基础制度,以便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当然,作为一个数据资源丰富的大国,仅有制度是不够的,由于数据流通涉及的生产环节多、规范尚未统一、数据壁垒尚未完全破除,现阶段的管理模式还处于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模式,这难免形成“九龙治水”。但对于我们整个社会而言,如何加快数据资产化,做好数据要素流通的保障,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组建国家数据管理局,就是为了破除多部门在管理数据的过程中“九龙治水”的难题,从国家安全、数据流通、资产变现等多个角度加强统筹管理。

从经济规律来看,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数字化,数据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更是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国家数据管理局的组建,首先是确保符合当下数字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有了顶层设计和实施保障。数据安全法、数据二十条等法律和规范旨在划定数据安全边界的同时让高质量数据要素“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让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国家数据管理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国的数据进行统一规划,从而构建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并且在市场化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对法规制度进行修正,以做到与时俱进。其次,国家数据管理局将集中力量,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作为国家数据管理的专业部门和最高权力机构,国家数据管理局将从权力、制度及其监督执行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跨行业跨部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这有助于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的统筹建设和规范运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权威和专业的指导,客观上从资源集中、消除数据壁垒的方面推动数字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数据管理局是在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目标已经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数据要素流通保障机制日趋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国家数据管理局的组建是为了畅通国际国内数据资源健康循环,标志着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正式进入了数据驱动的时代。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数字领域发展速度惊人。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占全球的27.8%;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1.8个百分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据孤岛,东西部数字鸿沟等问题。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关键是什么?

朱小军秘书长:如题所描述的问题客观存在,究其原因既有技术层面,也有统筹管理层面。

数字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快”。近年来,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优势、市场优势,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算力相关的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然而,相关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快马加鞭搞基建、上项目的实际情况,这不仅导致相关的基础设施缺乏顶层规划,也导致数据相关产业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暂时缺位,从国家到省、市、区都存在各类非标基础设施,包括我们常讲到的“老、旧、小”数据中心。随着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一大批基础设施面临合并和裁冗,导致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不足。同时,在数据流通的过程中,一是由于行业特性差异,造成IT领域的数据从业人员对于业务需求理解不够深刻;二是政府基层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企业信息化部门对于数据管理意识不够;三是数据安全边界缺乏明确的界定,无论政府各部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还是个人,对数据安全的界定及要求都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监管,导致数据壁垒的存在,形成大量的数据孤岛。东西部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更是造成东西部数字鸿沟日益明显。

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省市都成立了相关的大数据局、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相关国有企事业平台公司,但是在国家层面的数据统筹相对来说迟缓了一点,导致在数据资源的协同过程中始终存在以上问题。组建国家数据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不仅从制度上保障数据资源能够匹配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能从国家层面统筹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数据其实是一种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资源。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的保护与合规使用越来越受关注。组建国家数据局,是否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监管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朱小军秘书长:组建国家数据局,并非是为了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监管起到示范性的作用。组建国家数据局有利于破解目前数据流通利用的困境,快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国家数据局的方案中,涉及国家网信办与安全无关的职能将被划入国家数据局,这意味着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中的发展职能与安全职能分开,充分说明在数据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尊重科学治理数据的理念,秉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将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分离。当然,发展和监管绝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国家数据局在大力发展数字市场的同时,同样也会关注数据安全,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在国家数据局成立之前,一些地方就已经成立了大数据局来进行数据管理和监管,四川也成立了类似的机构。“东数西算”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那么,成都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城市,它产生的数据量也非常惊人,成都应该如何着手进行数据体系的建设,运营和规范?如何去平衡安全与发展两个核心命题?

朱小军秘书长:总体来说,我市数据体系的建设,运营和规范要遵循向上看齐,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总体思路。

一是紧跟国家数据局成立的脚步,对原有政府相关部门和国有数据运营企业进行改组合并,向上对应数据统筹管理职能,向下带动我市的数据治理水平。制订数据市场规范发展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发挥政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推动作用,在政策宣贯过程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市场主体中的影响力和粘性,实现科研院校、企业和政策之间的精准匹配。同时,加强数据管理企业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国家标准的宣贯,培养企业的数据管理意识。

二是围绕数据要素配置进一步稳定和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数据要素流通保障,进一步研究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及配套服务体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市场要素活力,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围绕关键科技创新、重要科技应用协同合作,树立国企和民企合作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

三是建圈强链,加快产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数据供需对接,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等五大产业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国有企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从而巩固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

关于数据市场安全与发展,个人认为不孤立看待安全与发展,要两手抓、两手硬。统筹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同时,应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意识,从顶层设计贯穿从数据采集到数据销毁权的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思想,对数据分类分级进行管理,设置数据流通和交易的红线。同时要借鉴金融流通模式,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进行规范化运营,规避现阶段数据管理过程中的制度缺陷造成的法律风险。


面对国家数据局即将成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快速推进的趋势,作为市场主体的数据企业,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

朱小军秘书长:组建国家数据局将会促进我国的数字经济更高质量的快速发展,这无论对于传统企业还是新兴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型企业,都可以加快数据驱动的企业数字转型进程,是绝对的利好。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一是明确将数据资产化、商品化,为企业经营提供新的商业机会;二是引导企业从意识层面上加强企业的数据治理,做好企业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数据跨部门流通,主动融入外部数据交易市场,建立良好的数据资产生态,更加利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三是更高质量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制造效率和质量,创造更好的增值服务和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