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四川政协报》专版刊文——秘书长朱小军:优化算力资源配置加快培育成都算力产业生态
来源: | 作者:scbigdata | 发布时间: 2024-08-12 | 1682 次浏览 | 分享到:
8月9日,《四川政协报》专版刊文发表文章《成都市政协围绕“打造国家算力高地 助推产业建圈强链”开展专题协商》,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秘书长朱小军文中建议,要增强算力资源供给能力,夯实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并基于现有已批复的本地算力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建设和升级,重视国产替代,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激励,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研发基于国产芯片等的信创产品。同时,加强算力产业链在软件、硬件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的整体效能。转载原文如下。
8月9日,《四川政协报》专版刊文发表文章《成都市政协围绕“打造国家算力高地 助推产业建圈强链”开展专题协商》,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秘书长朱小军文中建议,要增强算力资源供给能力,夯实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并基于现有已批复的本地算力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建设和升级,重视国产替代,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激励,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研发基于国产芯片等的信创产品。同时,加强算力产业链在软件、硬件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的整体效能。转载原文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成都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算力资源高地、国家八大算力和通信枢纽节点之一。近年来,成都市在超算、智算和通用算力3个领域全面布局,成为全国同时拥有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的超大城市之一,具备高性能算力资源应用拓展的比较优势,为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带动产业建圈强链提供了有利条件。

按照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协办公厅印发的《2024年度协商计划》部署安排,“打造国家算力高地 助推产业建圈强链”是今年成都市政协的重点协商任务之一。


7月25日,成都市政协召开“打造国家算力高地 助推产业建圈强链”专题协商会。


成都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此次专题协商。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吴凯多次对专题协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3月以来,市政协联动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委、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收集汇总相关资料20余份,供课题组参考研学、知情明政。在全面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市政协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细化协商课题方向,聚焦提质构建“超算+智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算力供给网络、拓展“算力券”应用场景、加快培育算力产业生态等方面建言资政,研究确定了统筹算网布局、探索多元算力融合、促进算力普惠易用、助推产业建圈强链、推动数据中心近零碳发展、强化算力人才队伍支撑等6个调研方向。

4月10日,课题组在郫都区调研成都智算中心。


鉴于此次协商课题较为新颖、相关问题专业性强,为提高建言精准度和实效性,4月至5月,成都市政协课题组到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开展调研,走访相关企业并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相关产业政策落地情况和企业问题诉求。在成都智算中心、四川艾贝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航天凯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点位,实地调研依托成都智算中心等算力设施重点发展智能算力服务,以算引产吸引全国人工智能企业落地,打造智算产业集聚区,以用育产打造一批关键使能性平台,做强数字文创、网络信息安全、工业软件、未来出行等方面情况。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科创生态岛、立昂云数据(成都简阳)一号基地项目、四川能投天府云数据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等点位调研,学习考察成都市加快建设高性能算力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化技术转型赋能平台、网络安全管理平台,重点发展高性能算力服务等方面情况。



5月17日,成都市政协课题组在简阳市调研立昂云数据一号基地项目、四川能投天府云数据产业基地一期项目。


5月至6月,成都市政协课题组到省外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区域城市开展调研,学习考察高性能算力应用和算力生态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广东省广州市、韶关市、深圳市等地,实地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体验推广中心,深圳开放智算中心、大数据研究院等地,深入学习算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算力、算法、数据、应用一体化创新,提升算力调度能力等方面先进经验。在安徽省芜湖市、江苏省无锡市等地,实地考察长三角(芜湖)智算中心、芜湖产业创新馆、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展示中心,无锡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无锡雪浪算力中心,深入学习两地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的先进经验。


6月5日,成都市政协课题组在安徽省芜湖市考察学习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情况。


7月25日,成都市政协召开“打造国家算力高地 助推产业建圈强链”专题协商会。与会委员和专家围绕落实建设国家算力高地决策部署,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委、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同志通报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就全市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算力券”政策的升级优化和实施情况、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能源保障等问题作了现场回应,并与委员们进行深入交流互动。


“统筹算力产业发展

助推产业建圈强链”

目前,成都算力规模已超5000P,建成智算、超算“双引擎”,提供涵盖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领域的计算服务。协同发展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推动云计算绿色化发展,边缘计算高效满足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移动医疗等新兴业务应用需求。

调研中,成都市政协委员、市产业数字化促进会秘书长徐震发现,成都算力资源的供应商包括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百度云、腾讯云等多个厂商,其产品对应的基础架构、集成技术、维护策略及开发文档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使用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算力资源的技术沟通和研发成本。为此,徐震建议:“要推动算力标准与规范建设,加快制定面向业务需求的算力设施、IT设备、智能运营等方面的基础共性标准,完善相关技术要求、测试方法等,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增强供给能力

构建全市算力‘一张网’”

城市算力网是多源异构算力在市域空间范围的一体化连通整合,是集“算力、存力、运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其本质是城市算力的基础设施化。如何筑牢这一算力“底座”,统筹完善算力供给体系,是成都市政协课题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易诚智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占梦来认为,算力网络建设和发展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成都算力网络建设正处于泛在连接阶段,大型数据中心和异构算力层面的算网资源还未补齐,影响了整体算力网络的效能发挥。为此,占梦来建议:“要加快构建全市算力供给‘一张网’,推动算力供给模式从‘算网分立’向‘算网共生’转变,推动基础设施综合集成、一体服务。”

图片

“发挥国企示范作用

助推算力产业发展”

《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印发,标志着成都成为全国首个制定算力产业专项政策的城市,进一步鼓励算力产业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城市建设、赋能产业发展。成都智算中心与近150家合作伙伴签署《算力服务意向协议》;与50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孵化包括“蓉城·夔牛”在内的多个科研创新模型。成都超算中心用户数量大幅增长,达到1280家;综合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已超50%;累计完成超5400万个作业数。

为充分发挥国资国企保障支撑作用,助力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兴城简州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泰呼吁:“要鼓励国资国企加大先进计算产业布局,推动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完善算力服务资源池、网络互联互通等规划建设方案,大力实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相关国资国企、县(市、区)发挥主导作用,深入拓展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个性化场景,高效开展算力资源调度。”

“紧紧围绕成都产业优势领域

打造行业大模型”

“5月下旬,成都市被成功纳入全国首批数据标注基地建设试点,这有助于成都加快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打造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谈及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飞速发展,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数据集团数据运营部副部长徐忠波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业态加速演进,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产业发展的新赛道、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3年,成都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145.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3%。人工智能企业852家,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3年复合年增长率超40%,具备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融通发展的良好条件。

针对成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生态社区建设问题,徐忠波建议,大模型企业应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构建共赢生态,助力行业大模型发展提质增效,充分利用成都科创生态岛等现有空间载体,坚持“场景引领、机制创新、技术突破、产业培育”相结合,打造行业大模型孵化加速器,通过“孵化服务+场景对接+产业基金”等培育方式,为大模型初创企业提供租金优惠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节能降耗、提高效率

推进成都算力低碳发展”

当前,不少城市将人工智能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优先着力点。成都市正推动已有设施PUE降至1.3以下,新建的绿色数据中心PUE目标为1.25。规划通过建设3个绿色数据中心,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和环保水平。

成都市政协委员、虎牙直播西南区总经理邓凯,成都市政协委员、市文翁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涛共同建议,要转变算力资源建设理念,加强算力资源的统筹发展,通过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统一编排管控,满足业务对网络和算力灵活泛在、弹性敏捷、智能随机应用的需求;积极推动省市共建算力调度平台,整合分散算力,实现算力资源一体化调度管理,按需调度算力资源,盘活社会算力价值,提升算力利用效率,降低单位能耗;相关部门应实施统一管理并制定统一的调度措施,实现各层级算力资源互联互通,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算力资源节能降耗发展。

“探索异构算力调度

前瞻天府AI算力建设”

天府智算西南算力中心是成渝地区的重要算力节点,部署了业界领先的AI服务器算力机组,基于开放多元的系统架构,可高效支持GPU、FPGA、ASIC等多元AI加速芯片,并通过高效的网络解决方案和调度算法,将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算力效率提升至80%。

致公党成都市委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成都快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兰新宇认为,异构计算的兴起为芯片产业带来新的变革,特别是未来各个领域会出现的AI应用芯片,有了成为新产业主导的窗口机会。兰新宇建议,要发挥好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优势,高度重视异构算力调度,利用川西高原绿色能源优势,前瞻布局低PUE算力,为更多企业走向AI化铺平道路。

“加强全体系人才培养

支撑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成都大数据从业人员已超12万人,被评选认定为成都大数据领军人才150余名,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约10.33万人。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已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16所,设置人工智能专业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二。每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超过4万人,全市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达40万人,居我国中西部首位。

结合近年来人才工作的实际,四川省创新共同体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数字经济与产才协同规划专家杨丰滔发现,算力产业集聚的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在网络架构、AI芯片架构、AI框架、分布式计算等方面,以及GPU算法、SLAM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等方面的高级架构师、资深工程师非常紧缺,存在人才现有数量不足、人才素质能力与需求有差距、人才培养数量不足且招聘困难等问题。

为此,杨丰滔建议,依托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引导已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加强相关算力专业、课程体系、教材教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支持相关企业开发共享算力人才数字培训资源,建设算力产业创新中心,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算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申办和组织在蓉高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参加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

“优化算力资源配置

加快培育成都算力产业生态”

“随着产业建圈强链和制造业‘智改数转’的不断深化,成都算力需求日益增长,包括科学计算、基因测序、影视渲染等数据密集型领域,对算力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LLM、GPT和GenAI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算力需求的弹性化和定制化趋势愈加明显。这对算力资源的供给提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对响应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成都市政协委员、市规划馆策展部主任李涛谈到自己对算力发展趋势的看法。

李涛和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朱小军建议,要增强算力资源供给能力,夯实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并基于现有已批复的本地算力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建设和升级,重视国产替代,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激励,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研发基于国产芯片等的信创产品。同时,加强算力产业链在软件、硬件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的整体效能。

(原标题:成都市政协围绕“打造国家算力高地 助推产业建圈强链”开展专题协商——建言高质量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助推成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丨文/牛广海 图/李俊)



文章来源:四川政协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将在24小时内删除